特朗普“疯狂一周”密集外交操作透露真实意图 【据BBC综合报道】过去一周,美国总统特朗普密集推进多项外交事务,展现出罕见的全球活跃度。从中东到东亚,从俄乌战争到印巴停火,特朗普的外交动作令人目不暇接,也引发外界对其全球战略意图的重新思考。 正如俄国革命家列宁所说:“有些十年什么都没有发生,有些一周却发生了十年的事情。”这句话似乎恰如其分地描述了这位“美国优先”总统近期的外交奔走。 一周外交扫荡:从中东到中国,从俄乌到伊朗在这“疯狂的一周”中,特朗普及其团队完成了多项引人注目的外交突破:
节奏之快令人惊讶,一位驻伦敦外交官感叹道:“真是难以置信,几乎跟不上发生的每一件事。” 沙特之行:贸易高于价值观特朗普本周行程的高潮或许要数他在沙特的访问。他在利雅得的演讲中呼吁打造一个“输出技术而非恐怖主义”的中东,强调“商业而非混乱”的地区秩序。他签署了白宫宣称价值高达6000亿美元的投资协议,尽管部分外交官质疑这些备忘录的实际价值,但现场“仪式感”本身就已达到政治目的。 此次讲话完全回避了对民主、人权或气候变化的关切,转而猛烈抨击西方干预主义。他批评“建国者”和“新保守派”多年来在中东横加干预,“破坏的国家多于建设的国家”。他表示:“审判是上帝的事,我的任务是保卫美国。” 弹性政策:朝令夕改,唯总统意志为重本周的外交行动进一步印证了特朗普政府以“总统个人意志”为中心的决策模式。例如,他突然决定解除对叙利亚的制裁,与美国国务院此前主张保持制衡的立场大相径庭。此举被视为对沙特和土耳其外交“献媚”的回报,也令美国政府内部不少人措手不及。 在中美贸易问题上,特朗普从几周前对中国加征145%高额关税,到本周在日内瓦会议上迅速“认怂”,将关税削减至30%。他惯用的“极限施压—威胁报复—谈判让步—宣称胜利”的模式再次上演。 而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特朗普立场反复无常。本周他先与欧洲盟友达成一致,对俄施压停火,否则追加制裁;随后,俄方提出在土耳其举行直接会谈,特朗普立即改口支持,并公开怀疑乌克兰是否愿意达成协议。几天后又称必须由他亲自与普京会面,才可能达成停火。 避战倾向明显,对以色列构成挑战也门停火与伊朗谈判的进展反映出特朗普对持久战争的厌倦,尤其是在对阿拉伯盟友表态“反感战争”之后。他派出的特使本周第四次与伊朗代表进行核问题磋商,尽管协议规模仍未明朗,但对以色列构成了直接冲击。 本周特朗普不仅未访问以色列,还在胡塞武装攻击特拉维夫机场后宣布停火,并在未征求以方意见下解除对叙利亚制裁,明显引发以色列的不满。有分析担心,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可能采取更激烈军事行动作为回应。 全球战略初现轮廓:商业和平,迅速清场尽管“和平缔造者”形象呼之欲出,但本周特朗普的行动并未带来根本性转变。加沙的人道危机依然严重,以色列新一轮军事行动迫在眉睫;乌克兰战场局势未有实质性改善;全球市场动荡仍在持续。 但可以看出,特朗普正试图打造一种“非孤立主义但去价值观化”的全球战略。他信奉通过资本主义和交易来化解冲突,争取在中东、乌克兰、南亚“迅速收场”,将战略重心集中在对华博弈上。 然而正如有评论指出:“有些一周发生了十年的事情,也有些一周什么都没有发生。”特朗普的外交成效究竟是历史性突破,还是昙花一现,尚待观察。 |